县大还是区大(县大还是区大面积)

尚力财经 232 0

很多地方设了一些“管委会”,许多人不理解管委会的体制机制和内部相关运行管理机制,笔者正好对此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在此科普一二,分条胪列如下:

管委会是什么?是什么级别?

管委会一般全称“管理委员会”,是各级政府设立的派出机构。因为是派出机构,所以它的级别是由派出机构决定的,比如市里成立了一个A新区,那么A新区的管委会就是市级派出机构;如果一个县里把一个乡镇划出来成立了一个B科创区,那么由县里派出到这个乡镇管理的的管委会应该就叫“B科创区管委会”。

所以管委会的级别是没有固定的,不一定是什么级别。

管委会和政府有什么区别?

管委会是政府的派出机构,本身承担政府职能,但组成方式与一般的政府不同。一般会在下列地方成立管委会:

1.开发区和新区。开发区和新区需要更加灵活的政策,同时也带有“试水”的性质,一旦不行是要撤销的,所以派一个派出机构来管理是很合适的。

2.不方便设立政府的地区。如一个巨型的国家公园,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长江源园区管委会,为了管理好这个公园而特地设立了管委会。

管委会里的人是公务员吗?是不是都有编制?

管委会作为一级政府的派出机构,里面必然是有公务员的。但是仍然有区别:

1.有些管委会可以直接假设在某一级政府上,形成“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的效果,比如苏州高新区管委会和苏州市虎丘区政府,其实就是在虎丘区的土地上设立了一个市级派出机构,那么苏州高新区管委会的工作人员就可以利用虎丘区本就有的行政编制数;

2.有些管委会是被派出去管理了一块没有对应行政区划的土地,例如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它虽然下辖5个街道,但是这5个街道的民政序列分别挂在其他区,只是由苏州市政府划出给它管理。因此它只能叫管委会,而不能叫苏州工业园区政府。

从上述两种体制的对比中,我们就会发现,第一种比较实惠,因为编制多,所以绝大部分工作人员能解决编制;而第二种因为它不是个真正意义上的民政序列的政府,所以只有一少部分公务员有编制,剩下的一少部分可以享受遗留在乡镇的事业编(以前的乡镇医院、学校、七站八所等),大部分工作人员就没有编制。

管委会体制有什么优势和劣势?

很多时候,效率和规范是不能兼顾的。只是分阶段选择重点去推进。

1.优势

管委会体制的好处就在于灵活,一般会采取“大部制”,在招聘人员方面有很大的自主权,甚至公务员(有些地方叫政府雇员,但是也交公务员事业单位的社保)可以不通过国考、省考,甚至可以不用笔试,直接走一些程序进行人才引进。在政策上也可以享受到上级政府的更多扶持,用“高新区”“保税区”“科创区”等政策更好地吸引和利用外资,来服务本地发展。

而且很多地方会规定,在管委会设立初期,上级可以不考核部分民生项目。因此社会民生项目很多管委会可以暂时放一放,专心发展经济。

2.劣势

管委会体制很多时候太过灵活,尤其在选人用人环节,因为不需要走国考省考的程序,招聘都是自行招聘,一旦一个地方风气变坏,很容易造成选人用人失范。如葱省某岛自贸区管委会,我就在多处看过发帖。


县大还是区大(县大还是区大面积)-第1张图片-尚力财经

来自QZZN截图

县大还是区大(县大还是区大面积)-第2张图片-尚力财经

来自某乎截图

绝大多数管委会都会形成“部+中心”的管理架构,部里管决策,中心管执行。比如有些管委会有组织部,它下面一般会有个党群服务中心;宣传部,下面会有个新闻中心;人社部(局),下面一般会有个人力资源发展中心……

部里是拿钱非常多,按照上面的说法每月到手1.6K,公积金6K,还有好几万的季度奖,加起来综合收入足够吓死人。但是在降薪政策的指挥下,目前很可能已经有所降低了。中心的收入必然不如“部”里,所以在内部形成了比较森严的等级。一个办公室可能既有“部”里的公务员,也有“中心”里的事业编,还有企业化管理的人,还有借用的人,你会发现他们都在干同样的事,学历也没啥区别,但是收入水平的差别大到让人咋舌。这种差别很多时候可以人为调节,把关系户安排到上层的“部”,把其他人安排到“中心”,人不够还可以向下面管理的单位和公司借用。而且,从账面上看,这种操作可能都是“规范”的,招考、双选全有程序,就是主观打分的地方多了一点。

管委会里的党群机构应该叫什么名字

前面我们讲到了,管委会是派出机构,所以它的党委、团委这些也是派出机构,必须叫“党工委”“团工委”,全称“党的工作委员会”,凸显其派出机构的特点。

标签: 叫什么名字 县大还是区大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